2014年1月8日星期三

宋朝的矿治

宋史-食货志七:

“凡金、银、铜、铁、铅、锡监冶场务二百有一:金产商、饶、歙、抚四州,南安军。银产凤、建、桂阳三州,有三监;饶、信、虔、越、衢、处、道、福、汀、漳、南剑、韶、广、英、连、恩、春十七州,建昌、邵武、南安三军,有五十一场;秦、陇、兴元三州,有三务。铜产饶、处、建、英、信、汀、漳、南剑八州,南安、邵武二军,有三十五场;梓州有一务。铁产徐、兖、相三州,有四监;河南、凤翔、同、虢、仪、蕲、黄、袁、英九州,兴国军,有十二冶;晋、磁、凤、澧、道、渠、合、梅、陕、耀、坊、虔、汀、吉十四州,有二十务;信、鄂、连、建、南剑五州,邵武军,有二十五场。铅产越、建、连、英、春、韶、衢、汀、漳、南剑十州,南安、邵武二军,有三十六场、务。锡产河南、南康、虔、道、贺、潮、循七州,南安军,有九场。水银产秦、阶、商、凤四州,有四场。朱砂产商、宜二州,富顺监,有三场。”

“皇祐中,岁得金万五千九十五两,银二十一万九千八百二十九两,铜五百一十万八百三十四斤,铁七百二十四万一千斤,铅九万八千一百五十一斤,锡三十三万六百九十五斤,水银二千二百斤。”

“既而山泽兴发,至治平中,或增冶或复故者六十有八,而诸州坑冶总二百七十一:登、莱、商、饶、汀、南恩六州,金之冶十一;登、虢、秦、凤、商、陇、越、衢、饶、信、虔、郴、衡、漳、汀、泉、建、福、南剑、英、韶、连、春二十三州,南安、建昌、邵武三军,桂阳监,银之冶八十四;饶、信、虔、建、漳、汀、南剑、泉、韶、英、梓十一州,邵武军,铜之冶四十六;登、莱、徐、兖、凤、翔、陕、仪、邢、虢、磁、虔、吉、袁、信、澧、汀、泉、建、南剑、英、韶、渠、合、资二十四州,兴国、邵武二军,铁之冶七十七;越、衢、信、汀、南剑、英、韶、春、连九州,邵武军,铅之冶三十;商、虢、虔、道、贺、潮、循七州,锡之冶十六;而水银、丹砂州冶,与至道、天禧之时则一,皆置吏主之。是岁,视皇祐金减九千六百五十六,银增九万五千三百八十四,铜增一百八十七万,铁、锡场百余万,铅增二百万,又得丹砂二千八百余斤,独水银无增损焉。”

“元丰元年,诸坑冶金总收万七百一十两,银二十一万五千三百八十五两,铜千四百六十万五千九百六十九斤,铁五百五十万一千九十七斤,铅九百十九万七千三百三十五斤,锡二百三十二万一千八百九十八斤,水银三千三百五十六斤,朱砂三千六百四十六斤十四两有奇。”

“南渡,坑冶废兴不常,岁入多寡不同。今以绍兴三十二年金、银、铜、铁、铅、锡之冶废兴之数一千一百七十,及乾道二年铸钱司比较所入之数附之:
  湖南、广东、江东西金冶二百六十七,废者一百四十二;湖南、广东、福建、浙东、广西、江东西银冶一百七十四,废者八十四;潼川、湖南、利州、广东、浙东、广西、江东西、福建铜冶一百九,废者四十五。旧额岁七百五万七千二百六十斤有奇,乾道岁入二十六万三千一百六十斤有奇。
  淮西、夔州、成都、利州、广东、福建、浙东、广西、江东西铁冶六百三十八,废者二百五十一,旧额岁二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四十斤有奇,乾道岁入八十八万三百斤有奇。
  淮西、湖南、广东、福建、浙东、江西铅冶五十二,废者一十五,旧额岁三百二十一万三千六百二十斤有奇,乾道岁入一十九万一千二百四十斤有奇。
  湖南、广东、江西锡冶一百一十八,废者四十四,旧额岁七十六万一千二百斤有奇,乾道岁入二万四百五十斤有奇。”


铜产量(斤)

皇佑中(约1052年) 五百一十万八百三十四斤

治平中(约1066年) 六百九十七万八百三十四斤

元丰元年(1078年) 一千四百六十万五千九百六十九斤

乾道二年(1166年) 二十六万三千一百六十斤 
--附:旧额岁七百五万七千二百六十斤有奇 


北宋的铜产量确实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正常年份课铜都在五六百万斤,,最高纪录一千四百六十万多斤,折合9000多吨(一宋斤=640克),要知道1949年中国的铜产量不过是3000吨。

铁产量(斤)

皇佑中(约1052年) 七百二十四万一千斤

治平中(约1066年) 百余万斤

元丰元年(1078年) 五百五十万一千九十七斤

乾道二年(1166年) 八十八万三百斤有奇 
--附:旧额岁二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四十斤有奇


-----------------------------------------
课铁量忽高忽低,北宋时最高七百多万斤,最低百余万斤,南渡之后,乾道年间,一年课铁八十八万余斤,旧额(南渡之前的北宋)二百一十六万余斤。

北宋末期,一年课铁量两百余万斤算是正常产量,之前有时也会达到五百万斤以上。

北宋一年课铁折算过来是640-4600吨,大致比唐朝的1000吨年产量高,但南宋时课铁量降到560吨。

和北宋的课铜量比,课铁量大大的不如,铜多铁少,令人费解。

金(两)

皇佑中(约1052年) 一万五千九十五两

治平中(约1066年) 五千四百三十九两

元丰元年(1078年) 一万七百一十两

乾道二年(1166年) 湖南、广东、江东西金冶二百六十七,废者一百四十二 
已经谈不上有什么金产量,估计也就一两千两。


当时的金银比价大约是1:5,金产量少得可怜,北宋时,最多的年份也就一万五千多两,低的年份只有五千多两,南渡之后,金治大多废弃,产量能达到一、两千两都算运气。

折算下来,北宋最高年份一年产金不过600公斤,低时只有200多公斤,南渡之后,一年最多也就一百多公斤的产量。


银产量(两)

皇佑中(约1052年) 二十一万九千八百二十九两

治平中(约1066年) 三十一万五千二百一十三两


元丰元年(1078年) 二十一万五千三百八十五两

乾道二年(1166年) 湖南、广东、福建、浙东、广西、江东西银冶一百七十 四, 废者八十四。 
--南渡后,每年课银十万两就算不错了。 


北宋年间,正常年份,一年课银也就是二十万多两,治平中最多,一年三十一万多两,南渡后,银治废了一半,估计也就十万两的产量了。

这点银微不足道,北宋给辽国一年岁币银20万两,给西夏一年岁币银7.2万两,合计27.2万两,已经超出北宋时的产银量。

南渡后,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一年的岁币银25万两,后改为20万两,是南宋产银量的两倍。

锡(斤)

皇佑中(约1052年) 三十三万六百九十五斤

治平中(约1066年) 百余万斤

元丰元年(1078年) 二百三十二万一千八百九十八斤

乾道二年(1166年) 二万四百五十斤有奇
--附:湖南、广东、江西锡冶一百一十八,废者四十四,旧额岁七十六万一千二百斤有奇。


课锡量忽高忽低,北宋时最低一年课锡三十三万多斤,最高一年课锡两百三十二万多斤,北宋末年,正常年份,一年课锡七十六万余斤,南渡后,矿治废了三分之一,产量暴跌到二万四百五十斤,较北宋最高产量,不足百分之一!


铅(斤)

皇佑中(约1052年) 九万八千一百五十一斤

治平中(约1066年) 两百九万八千一百五十一斤

元丰元年(1078年) 九百十九万七千三百三十五斤

乾道二年(1166年) 一十九万一千二百四十斤有奇 
--附:淮西、湖南、广东、福建、浙东、江西铅冶五十二,废者一十五,旧额岁三百二十一万三千六百二十斤有奇。


北宋铅产量已开始只有九万八千余斤,治平中一跃增加了两百万斤,元丰中达到顶点-九百一十九万多斤,北宋末年,一年课铅三百二十一万余斤,南渡后,铅治废了四分之一,产量下降到十九万余斤,较之北宋元丰中,只有百分之二。

水银(斤)

皇佑中(约1052年) 二千二百斤

治平中(约1066年) 二千二百斤

元丰元年(1078年) 三千三百五十六斤


南渡后,水银产量不详,北宋最高年份也就三千三百多斤,平常两千二百斤,水银用处不大,产量也不高,不是重要的矿产,宋史记载也不详细。

丹砂(朱砂)产量(斤)

治平中(约1066年) 二千八百余斤

元丰元年(1078年) 三千六百四十六斤十四两有奇


朱砂 即硫化汞,化学品名称HgS;朱砂又称辰砂、丹砂、赤丹、汞沙,是硫化汞的天然矿石,大红色,有金刚光泽至金属光泽,属三方晶系。朱砂主要成份为硫化汞,但常夹杂雄黄、磷灰石、沥青质等。 朱砂有无镇静催眠作用,认识不甚一致;有解毒防腐作用;外用能抑制或杀灭皮肤细菌和寄生虫。 朱砂为汞的化合物,汞与蛋白质中的疏基有特别的亲合力,高浓度时,可抑制多种酶和活动。进入体内的汞,主要分布在肝肾,而引起肝肾损害,并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白矾出晋、慈、坊州、无为军及汾州之灵石县,绿矾出慈、隰州及池州之铜陵县,皆设官典领,有镬户鬻造入官市。晋、汾、慈州矾,以一百四十斤为一驮,给钱六十。隰州矾驮减三十斤,给钱八百。博卖白矾价:晋州每驮二十一贯五百,慈州又增一贯五百;绿矾:汾州每驮二十四贯五百,慈州又增五百,隰州每驮四贯六百。散卖白矾:坊州斤八十钱,汾州百九十二钱,无为军六十钱;绿矾,斤七十钱。
  建隆中,诏:“商人私贩幽州矾,官司严捕没入之。”继定私贩河东幽州矾一两以上、私鬻矾三斤、及盗官矾至十斤者,弃市。开宝三年,增私贩至十斤、私鬻及盗满五十斤者死,余罪论有差。太平兴国初,以岁鬻不充,乃诏私贩化外矾一两以上、及私鬻至十斤,并如律论决,再犯者悉配流,还复犯者死。淳化元年,有司言:“慈矾滞积,小民多于山谷僻奥之地私鬻侵利。而绿矾价贱,不宜与晋矾均法。”诏同犯私茶罪赏。


白矾、绿矾在宋朝也是一种重要的矿产,主要可以用于中药,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剂、媒染剂、造纸、防水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