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5日星期日

婴阳王的降表是隋朝伪造

婴阳王 
-维基

婴阳王
第26代高句丽国王
在位期间:590年—618年
前任:平原王
继任:荣留王

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姓名 高元
别名 平阳王、高大元
出生 ?
逝世 618年
父亲 平原王
婴阳王
谚文 영양왕 or 평양왕
朝鲜汉字 嬰陽王 or 平陽王
文观部式 Yeong-yang-wang or Pyeong-yang-wang
马-赖式 Yŏng'yang-wang or P'yǒng'yang-wang
本名
谚文 원 or 대원
朝鲜汉字 元 or 大元
文观部式 Won or Daewon
马-赖式 Wǒn or Taewǒn

高句丽婴阳王,고원 高元,대원 大元,(在位时间:590-618年)是高句丽第26任君主,高句丽平原王的长子。婴阳王以在612年的高句丽与隋的战争中成功抵挡隋炀帝百万大军的进攻而闻名。《三国史记》称婴阳王“风神俊爽,以济世安民自任。”


566年,高元被其父平原王封为世子[1]。590年,平原太王去世后,高元继承高句丽王位。婴阳王继位之时,朝鲜三国之间的竞争加剧。隋朝统一南北朝后也正不断向外进行扩张。最初,婴阳王与隋朝维持着良好的关系,隋文帝册封高元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袭爵辽东公,赐服一袭。高元奉表谢恩、贺祥瑞,隋文帝又册封他为高句丽王。[2]虽然高元接受了隋文帝的册封,但与此同时婴阳王也加强了与契丹和靺鞨的关系并准备迎接与隋朝的战争。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句丽婴阳王联合辽东的靺鞨各部越过辽河突袭辽西的营州(“元率 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此举大大激怒隋文帝,引发高句丽与隋朝第一次战争。隋文帝派汉王杨谅发30万大军攻打高句丽,却损失惨重。 为防止隋的再次入侵,婴阳王高元曾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3],隋文帝只好适时罢兵,待之如初。(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四十)。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正值隋炀帝北巡榆林发现高句丽与突厥联盟。导致隋炀帝612年,率百万大军从陆路和海路同时进攻时属高句丽的辽东地区,但大败而归。 在随后613年和614年对高句丽的进攻中,隋炀帝都是无功而返。隋炀帝连年征重兵攻打高句丽引发隋末民变,并间接导致618年隋朝的灭亡。同年,婴阳王去世,荣留王继位。

与此同时,高句丽在争夺汉江流域不果后,对百济和新罗发动了进攻。婴阳王曾下令编写历史史记《新集》,但此书并没有流传下来。

5 条评论:

  1. 隋书 高祖下

    (开皇)十八年....二月甲辰, 幸仁寿宫。乙巳,以汉王谅为行军元帅,水陆三十万伐高丽。....下诏黜高丽王高元官爵。......九月己丑,汉王谅师遇疾疫而旋,死者十八九。
    --------------------------------

    开皇十八年二月,隋朝派杨谅率军三十万征讨高丽,九月,大败而回,死者十之八九,几乎全军覆没,借口是遇上疾疫。


    隋书 列传四十六 高丽:

    明年(开皇十八年),元率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击走之。高祖闻而大怒,命汉王谅为元帅,总水陆讨之,下诏黜其爵位。时馈运不继,六军乏食,师出临渝关,复遇疾疫,王师不振。及次辽水,元亦惶惧,遣使谢罪,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云云。上于是罢兵,待之如初,元亦岁遣朝贡。
    -------------------------------------
    婴阳王高元大获全胜,却遣使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为何作践自己到如此地步,令人难以置信。

    回复删除
  2. 隋书 炀帝下

    明年(开皇十八年),元率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击走之。高祖闻而大怒,命汉王谅为元帅,总水陆讨之,下诏黜其爵位。时馈运不继,六军乏食,师出临渝关,复遇疾疫,王师不振。及次辽水,元亦惶惧,遣使谢罪,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云云。上于是罢兵,待之如初,元亦岁遣朝贡。炀帝嗣位,天下全盛,高昌王、突厥启人可汗并亲诣阙贡献,于是征元入朝。元惧籓礼颇阙。大业七年,帝将讨元之罪,车驾渡辽水,上营于辽东城,分道出师,各顿兵于其城下。高丽率兵出拒,战多不利,于是皆婴城固守。帝令诸军攻之,又敕诸将:“高丽若降者,即宜抚纳,不得纵兵。”城将陷,贼辄言请降,诸将奉旨不敢赴机,先令驰奏。比报至,贼守御亦备,随出拒战。如此者再三,帝不悟。由是食尽师老,转输不继,诸军多败绩,于是班师。是行也,唯于辽水西拔贼武厉逻,置辽东郡及通定镇而还。九年,帝复亲征之,乃敕诸军以便宜从事。诸将分道攻城,贼势日蹙。会杨玄感作乱,反书至,帝大惧,即日六军并还。兵部侍郎斛斯政亡入高丽,高丽具知事实,悉锐来追,殿军多败。十年,又发天下兵,会盗贼蜂起,人多流亡,所在阻绝,军多失期。至辽水,高丽亦困弊,遣使乞降,囚送斛斯政以赎罪。帝许之,顿于怀远镇,受其降款。仍以俘囚军实归。至京师,以高丽使者亲告于太庙,因拘留之。仍征元入朝,元竟不至。帝敕诸军严装,更图后举,会天下大乱,遂不克复行。
    ------------------------
    婴阳王对抗杨坚、杨广父子两代,未曾落过下风,一败杨坚,两败杨广,直接导致隋朝的灭亡。

    这个高丽王是很了不得的一个人物。

    回复删除
  3. zt:“辽东粪土臣元”不存在

      隋文帝统一中国全境后,便要挟高丽称臣。高丽婴阳太王不堪隋朝的羞辱,采用先发制人的战略,亲自率领大军,南征隋朝。这就是有名的隋丽第一次战争。在 这场战争中,高丽婴阳太王击毙隋朝营州总管韦冲,大搓隋朝边防军,隋朝举国震动。隋文帝恼羞成怒,派遣30万大军侵略高丽。这场战争旷日持久,结果隋军大 败,高丽赢得了第一次隋丽战争的胜利。

    然而根据中国的史书,这场仗结束后,高丽婴阳太王莫名其妙地给隋文帝称臣降书,自称“辽东粪土 臣元”。战胜者向战败者称臣,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历史上开此例的只有近代满清帝国在中法战争中向法国投降。但高丽婴阳太王是高氏高丽历史上的一位名君, 怎么会做出西太后、李鸿章之流所做的丧权辱国的事情呢,更不可能自贬身价到“粪土”这种地步吧。

    唯一的解释是,所谓的高丽称臣降书,是隋朝官员伪造的。有人说外交书契怎么可能伪造呢。说这句 话的人可能对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不清楚。中国古代朝贡体系一向是夜郎自大,别人送来的平等外交书契,会被中国官员随意修改自贬身价。明朝壬辰抗日战争的时 候,就有中国官员沈惟敬伪造了丰臣秀吉向明朝称臣的外交降书。英国玛噶尔尼出使清朝的时候,也有中国官员伪造了英国国王自贬身价向乾隆皇帝称臣的外交降 书。因此高丽婴阳太王向隋文帝称臣并自称“辽东粪土臣元”的外交书契并不存在,而是隋朝官员自己伪造的。

    我们也可以看一个反面例子。日本圣德太子派使臣出使隋朝的时候,就因为在外交书契上自称日本天 皇而遭到了隋炀帝的辱骂。但隋炀帝并没有辱骂日本使臣,而辱骂了隋朝的官员。为什么呢?就因为这个新来的隋朝官员不懂规矩,没有把日本的外交书修改成“降 表”嘛,可见隋朝还是有伪造外交书契的习惯的。

    所谓“辽东粪土臣元”的外交降书是隋朝官员伪造的,请中国人不要再歪曲历史,丑化高丽的明君之一婴阳太王了。
    ----------------------
    这次婴阳王入侵是在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韦冲死于公元605年,隋书记载,高元入侵,营州总管韦冲击走之,杨坚大怒,命杨谅帅师三十万东征辽东,大败。

    回复删除
  4. 支那古代篡改别国国书屡见不鲜,实际上没有一封它国的国书书不被篡改。

    鸦片战争时,清军大败,但是奕山给道光皇帝的信中却声称英军大败,祈求和谈。


    引:
    耻辱的广州停战协议 奕山谎奏获胜 道光帝奖励500余名功臣

      奕山乞降,获准。

      1841年5月27日,奕山派广州知府(广州市长,正四品)余保纯与义律缔结城下之盟。奕山的歪脑筋多,自己签字怕说不清楚,叫余保纯这个小官去干卖国勾当,万一出麻烦就把余保纯推出去做替死鬼。

      广州停战协议的主要内容:

      1、中国赔偿赎城费600万元(折合422万两银)。一周内交清,并且必须于日落前先交100万元。
      2、三位钦差大臣和外省军队退出广州城外60里。
      3、交清600万元,英军撤退,但在两国交涉未妥之前,中国不得在各要塞设置军备。
      4、赔偿商馆被劫焚及西班牙商船的损失。
      
      签订广州停战协议后,钦差大臣、军机大臣(政治局常委)隆文,忧愤不食而死。

      一把手奕山则“心胸开阔”,一点事也没有。
      奕山怎么向道光帝交差?不用担心,大玩家奕山的歪脑筋多多,骗个把两个道光叔叔不成问题。奕山不蠢,而且有的是谋士。
      道光总司令本来不蠢,只是因为老是被“捷报”欺骗,已经变得非常愚蠢了。
      奕山奏报广州大捷。
      

      奕山奏报广州大捷。

      奏报的内容如下:

      1、我军与敌军在广州城外激战旬日,敌人代表跪地乞求恢复通商、收回历年商欠,满足这两个条件后,敌军即离开广州。
      2、久战不胜,当地匪徒必定乘机起事,英夷驶入广州城外,船坚炮利,百姓、商人也纷纷恳求以和平方式,让英夷滚出广州。所以,我结合实际情况,姑且斗胆地暂时同意英国贸易请求,反正我天朝上国可以随时取消英夷的贸易资格。
      3、英夷比较恭顺,声言永远不敢在广东滋事。
      4、广州太热,城内拥挤,恐军营传播疾病,我暂时把部队撤到郊外休整。
      5、商欠600万元由广东地方自行解决。其中大多数由广东的中国商人捐献。
      
      道光帝同意了奕山的奏请。也不是说,奕山把生米煮成熟饭,端给道光帝,道光帝就傻乎乎地吃了,而是奕山的说法也可以接受。
      道光批示:第一,我体谅你是不得已才准许通商的,我同意你这么办。第二,严令英夷,立即将兵船驶出外洋,交还炮台,以后英船不准夹带烟土。
      从逻辑上说,道光帝的这两大决策是英明、正确的,至少基本正确。因为道光总司令听说他指挥的清军大获全胜。
      
      道光不是散脑筋,穆彰阿为首的军机大臣们不是散脑筋,但还是被六千里外的奕山实实在在地骗了一把。
      道光就是借福尔摩斯、秦始皇、义律这些聪明人的头来,把他们的头全安在自己的肩膀上,也要被骗一把的。
      
      奕山接到上谕,高兴万分。奕山厚颜无耻地上报500余名有战功的人员名单,道光帝全部批准。

      大炮一响,销金万两,太需要停战的喜讯了。道光总司令受骗,后果很严重。道光帝以为战争已经结束,下令全国大撤军、大撤防,各省将临时招雇的水勇全部裁除。财政困难是促使道光帝轻率下令全国大撤军、大撤防的重要原因。

      奕山的“精明强悍”,让道光帝“聪明地”认识到林则徐、邓廷桢,既是无能之辈,又是惹祸根蔸,遂荒谬地迁怒于已被革职的邓廷桢和刚赐四品卿衔的林则徐。

      1841年6月28日,下谕将正在浙江前线积极备战的林则徐,革去四品卿衔,与邓廷桢一起,从重处置,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这一天,恰巧是鸦片战争爆发1周年纪念日。不过道光朝用的是农历,这仅仅是阳历的巧合。
      

      奕山的谎言太牛,奕山是个优秀的吹牛大王。他把叔叔道光帝当成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欺骗。他撒的弥天大谎终于被揭穿,1年半后,1842年11月13日(鸦战已经结束),道光帝将他交部议处,被议定“斩监候(死缓)”。

      当然,他后来被免于一死。又神气活现地混迹于官场。他又活了30多年。

      他是道光帝的亲戚,道光帝不久又提拔他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从道光处理奕山严重谎报战情(大败奏报为大胜)一案上,可以看出道光领导国家的能力不及格。道光总司令根据奕山的大捷战报,去指挥全国性的鸦片战争,不犯瞎指挥的错误才有鬼叫。

      光用制度腐败解释鸦战的发生、过程、结果,是不够的,道光皇帝个人的禀赋、立场、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奕山,彷佛是上天安排给清朝的卖国种,这一次他提供600万元战争经费给英军,下一次他更干了一件天大的坏事——擅自割让东北一片带有大江大海的辽阔土地给俄罗斯,为俄罗斯真正割占这块土地提供借口。从这块100万平方公里国土丢失的角度看,道光帝这辈子最大的失误,不是打输了鸦片战争,而是没有处死奕山。不过,道光即便九泉有知,也不一定认为自己领导能力差。

    回复删除
  5. 由此可见,杨谅出兵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伪造高元国书的可能性最大。

    杨坚揣着聪明当糊涂,也装不知道,借此下台。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