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万户飞天是洋鬼子编出来的神话故事,没有这回事。

erbert Spencer Zim (July 12, 1909–December 5, 1994) was a naturalist, author, editor and educator best known as the founder (1945) and editor in chief of the Golden Guides series of nature books.


The Legend of Wan HuThe earliest known mention of it is an unreferenced description in Rockets and Jets by American author Herbert S. Zim in 1945.


"Early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Wan decided to take advantage of China's advanced rocket and fireworks technology to launch himself into outer space. He supposedly had a chair built with forty-seven rockets attached. On the day of lift-off, Wan, splendidly attired, climbed into his rocket chair and forty seven servants lit the fuses and then hastily ran for cover. There was a huge explosion. When the smoke cleared, Wan and the chair were gone, and was said never to have been seen again."

万户飞天 - 概要 
1945年,美国火箭学家Herbert S。 Zin,在他的《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记述说,一位快要活到15世纪的叫“Wan Hoo”的中国人,自制两个大风筝,安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并把买来的47支最大的火箭绑在椅子背后,自己坐在椅子上,然后命仆人按口令点燃火箭,火箭随即发出轰鸣,喷出火焰。实验家Wan Hoo在火焰和烟雾中消失了。首次进行的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这位美国火箭学家把Wan Hoo评价为“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苏联两位火箭学家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也在他们的《火箭技术导论》中,说中国人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英国火箭专家W·麦克斯韦尔说“Wan Hoo的事迹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德国火箭学家威利·李在他1958年出版的一本书中也说到,在公元1500年左右,Wan Hoo在“发明并试验一种火箭飞行器时,颇为壮观地自我牺牲了”。
  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
万户飞天 - 相关介绍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但遗憾的是,迄今在国内没有找到直接的第一批中文转述者,将“Wan Hoo”翻译为“万户”,并以为是官阶名称。14世纪末应是明朝初年,但明朝并无此官阶,因而有人认为应译为“王虎”或“万虎”。不过,如何翻译并不重要。既然开始译为“万户”,现在又被广泛地接受,根据约定俗成原则,应维持“万户”的译名为好。更重要的是,应努力在考证史实上下功夫。
  为了推测万户飞天的可能细节,中国航天科普作家李龙臣先生曾与人合作,根据明朝初年的社会政治和火箭技术状况,撰写了一个曲折动人的《万户飞天》的科学故事,发表在《航天》杂志1986年第三期上,很受读者欢迎。

                                                                 武备志上的明朝火箭


万户是元朝的官职,明朝没有万户,而且16世纪前半期,支那人根本不会制造火箭。1550年左右,也就是明朝嘉靖中叶,西方火器传入中国,中国人才开始仿制西方的各种火器,并设计了很多奇思怪想的东西,飞火神鸦、火龙出水等等。

而且47支火箭是不可能把人射到天上不见了,动力不够是主要的,还有根本无法控制方向。

编故事的人是个杂志编辑,专门写科普文章的,这篇故事在中国书籍里完全找不到,但在中国,它流传得很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