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0日星期五

水浒里的“轰天雷”凌振制造的不过是大型投石机-回回炮而已,不是火炮!

呼延灼道:“为因贪捉宋江,深入重地,致被擒捉。今次群贼必不敢再来。小可分兵攻打,务要肃清山寨,扫尽水洼,擒获众贼,拆毁巢穴。但恨四面是水,无路可进。遥观寨栅,只
除非得火炮飞打,以碎贼巢。久闻东京有个炮手凌振,名号轰天雷。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若得此人,可以攻打贼巢。更兼他深通武艺,弓马熟娴。若得天使回京,于太尉前言知此事,可以急急差遣到来,克日可取贼巢。”使命应允。次日起程,于路无话。回到京师,来见高太尉,备说呼延灼求索炮手凌振,要建大功。高太尉听罢,传下钧旨,教唤甲仗库副炮手凌振那人来。原来凌振祖贯燕陵人,是宋朝盛世第一个炮手,人都呼他是轰天雷。更兼武艺精熟。曾有四句诗赞凌振的好处:

强火发时城郭碎,烟云散处鬼神愁。
金轮子母轰天振,炮手名闻四百州。

当下凌振来参见了高太尉,就受了行军统领官文凭,便教收拾鞍马军器起身。
且说凌振把应用的烟火、药料,就将做下的诸色火炮,并一应的炮石、炮架,装载
上车;带了随身衣甲盔刀行李等件,并三四十个军汉,离了东京,取路投梁山泊来。
到得行营,先来参见主将呼延灼,次见先锋韩滔,备问水寨远近路程。山寨峻去
处,安排三等炮石攻打:第一是风火炮,第二是金轮炮,第三是子母炮。先令军健
整顿炮架,直去水边竖起,准备放炮。

  却说宋江在鸭嘴滩上小寨内,和军师吴学究商议破阵之法,无计可施。有探细
人来报道:“东京新差一个炮手,号作轰天雷凌振,即日在于水边竖起架子,安排
施放火炮,攻打寨栅。”吴学究道:“这个不妨。我山寨四面都是水泊,港汊甚多,
宛子城离水又远,纵有飞天火炮,如何能够打得到城边?且弃了鸭嘴滩小寨,看他
怎地设法施放,却做商议。”当下宋江弃了小寨,便都起身,且上关来。晁盖、公
孙胜接到聚义厅上,问道:“似此如何破敌?”动问未绝,早听得山下炮响。一连
放了三个火炮,两个打在水里,一个直打到鸭嘴滩边小寨上。宋江见说,心中展转
忧闷,众头领尽皆失色。吴学究道:“若得一人,诱引凌振到水边,先捉了此人,
方可商议破敌之法。”晁盖道:“可着李俊、张横、张顺、三阮,六人棹船如此行
事,岸上朱仝、雷横如此接应。”

  且说六个水军头领,得了将令,分作两队:李俊和张横先带了四五十个会水的
军士,用两只快船,从芦苇深处,悄悄过去;背后张顺、三阮,掌四十余只小船接
应。再说李俊、张横上到对岸,便去炮架子边呐声喊,把炮架推翻。军士慌忙报与
凌振知道,凌振便带了风火二炮,拿枪上马,引了一千余人赶将来。李俊、张横领
人便走。凌振追至芦苇滩边,看见一字儿摆开四十余只小船,船上共有百十余个水
军。李俊、张横早跳在船上,故意不把船开。看看人马到来,呐声喊,都跳下水里
去了。凌振人马已到,便来抢船。朱仝、雷横却在对岸呐喊擂鼓。凌振夺得许多船
只,叫军健尽数上船,便杀过去。船才行到波心之中,只见岸上朱仝、雷横鸣起锣
来;水底下早钻起四五十水军,尽把船尾楔子拔了,水都滚入船里来;外边就势扳
翻船,军健都撞在水里。凌振急待回船,船尾舵橹,已自被拽下水底去了。两边却
钻上两个头领来,把船只一扳,仰合转来,凌振却被合下水里去。水底下却是阮小
二,一把抱住,直拖到对岸来。岸上早有头领接着,便把索子绑了,先解上山来。
水中生擒二百余人,一半水中死,些少逃得性命回去。诗曰:

怎许船军便渡河,不施火炮却如何。
空说半天轰霹雳,却愁尺水起风波。

回回炮又名西域炮巨石炮襄阳炮,是投石机重力抛石机的改良版本武器
蒙古人远征波斯时,发现当地有火炮[1],炮身以木头制造,所用弹石重达150斤,射程近400米[2],落地时砸地深7尺[3],威力甚大。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遣使到波斯,向伊儿汗国宗王阿八哈征调炮匠阿老瓦丁亦思马因(Ismail)。至元九年(1272年)十一月,Al al-Din制成回回炮,在大都午门前试射成功。咸淳九年(1273年),忽必烈派遣回回炮匠至樊城襄阳,造炮攻城。在《史集》记载的参与攻城的回回炮手中,除了亦思马因,还有阿老瓦丁以及两个大马士革人。元军得以渡江南下,在江南的每个战场上,《元史·阿老瓦丁传》则云回回炮是:“每战用之,皆有功”。[4]
襄樊之战中,元军即使用的回回炮射中襄阳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宋将吕文焕自知不敌,因此投降[5]。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建置回回炮手总管府,以阿老瓦丁为管军总管、宣武将军,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名为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宋也曾经仿造回回炮,《宋史·兵志十一》云:“咸淳九年(1273年),沿边州郡因降式,制回回炮。有触类巧思,别置炮远出其上”。宋人郑思肖在《心史》中记载:“其回回炮法,本出回回国,甚猛于常炮”,又“其‘回回炮’甚猛于常炮,用之打入城,寺观楼阁,尽为之碎”。宋人徐霆曾经对回回炮评价说:“回回百工技艺极精,攻城之具尤精”,“攻城之具”,就是回回炮。[4]

注释[编辑]

  1. ^ 《明史·兵志》记载:“古所谓炮,皆以机发石。元初得西域炮,攻金蔡州城,始用火……然造法不传。”
  2. ^ 《襄阳守城录》记为250步,约391.25米。
  3. ^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尼可罗和马飞阿兄弟指挥最优秀的工匠制作回回炮,其中有些是聂斯托利派的基督教徒。可以投射三百磅重石头的西方机器”。
  4. 4.0 4.1 张剑兵,中国古代抛石机研究,郑州大学,2007年。
  5. ^ 《元史•亦思马因传》云:“亦思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至元八年(1271年)与阿老瓦丁至京师。十年,从国兵攻襄阳未下,亦思马因相地势,置炮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宋安抚吕文焕惧,以城降”。《元史•阿里海牙》云:阿里海牙既破樊,移其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刘整欲立碎其城,执文焕以快其意。阿里海牙独不欲攻,乃身至城下。《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咸淳八年”载“元刘整筑新门于鹿门山,使千户隋世昌总其役。樊城出兵来争……整授军二百,令世昌立炮帘于樊城拦马墙外。夜大雪,城中矢石如雨,军校多死伤,达旦而炮帘立”。


回回炮出现于宋末元初,施耐庵穿越时空,把回回炮挪到北宋,回回炮射程三百步(一里)夸大到十四五里远。


阿拉伯人发明的巨型投石机-回回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