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星期三
银票出现于清朝,明朝之前只有纸钞,没有银票。
武侠小说里的主角经常揣着几十万两银票到处跑,实属无知。
清朝最大的钱庄也兑换不出几十万两白银出来。
zt: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一是对币值的估算,二是对银票的使用。很多编剧可能把一两银子当成一元钱计算了,所以动不动就拿出一大块银子。对银票则是认为相当于现代的钞票,到处流行,而且一张就是几千两,还有一百万两的银票。其实官办纸钞的面值很小,只能叫“钱票”。例如明朝在统治中国的200多年时间里,只发行过一种钞票,即大明宝钞,币面只印洪武年号,最大面额为1贯,即使后来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发行过大钞。清朝更是只在咸丰年间因为太平天国导致财政紧张才发行所谓“银票”,但是咸丰死后就废除了。而钱庄发行的“银票”,可能最多就相当现代的个人支票,一直到清代的山西票号的近期庄票,才能比较在市面上流通。
币值
清朝鉴于明代“大明宝钞”发行的失败,除顺治年间一度发行纸币外,以后各朝均未发行纸币。但到了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政府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费开支浩大,故发行了“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用以减轻财政支出的负担。两者所不同的是,“大清宝钞”以制钱为单位,亦称“钱票”或“钱钞”;而“户部官票”是以银两为单位,亦称“银票”。
“大清宝钞”开始时面值为二百五十文(尚未见有实物)、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和两千文几种。后来陆续增发面值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和百千文等大钞。该币面主色调均为蓝色和红色,上端横题“大清宝钞”4个汉字,中心部分右侧文字为“字第××号”,上部中心处文字是“准足制钱××文”,中心部分左侧文字为“咸丰×年制”,两侧分题“天下通行,均平出入”,下面写“此钞即代制钱行用,并准按成交纳地丁钱粮,一切税课捐项,京外各库一概收解,每钱钞贰千文抵官票银壹两”。背面除有背书之外,“大清宝钞”均为单面印刷。
该币发行不久,流通便发生阻滞。到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宝钞每千文仅值当十钱一百余文,后来每千文竟只抵十余文。
“户部官票”是用高丽苔纸印制的,面值有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5种,四周有龙纹。该币面主色调均为蓝色和红色,其票面上端方框中有“户部官票”四字,左面是满文,右面是汉文,均为双行书写;中间标明“二两平足色银××两”。“二两平”是指每百两比库平少六两。下面写“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两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不贷”。发行日期以直行载于币面的左侧,纸币序号则印在币面右侧。背面除有背书之外,“大清宝钞”均为单面印刷。
由于“户部官票”的面值较大,而且不能兑现,所以发行后流通立即受阻,迅速贬值。咸丰末年,鉴于“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几乎已形同废纸,清政府不得不在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宣布对两纸币进行清理和停用。
由于在当时市场流通中,用小额货币需使用“大清宝钞”,用银两就使用“户部官票”,因此老百姓出行购物必须带两种纸币。为了便于称呼,民间就把这两种纸币简称为“钞票”了。所以,“钞票”的称谓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的银票发行和中国的纸币发行历史有关。北宋的“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以使用纸币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用桑皮纸为钞料,一贯钞高一尺、宽六寸,是我国最大的纸币。清初不印纸币,后由于国家困难,印发“户部银票”,简称“官票”。以后又发行“大清宝钞”,简称“宝钞”,面额复杂,很快就急剧贬值。到咸丰末年、官票已成废纸,宝钞一贯仅值二三文。同治以后,停止使用纸钞货币,仍行铜钱。
清朝末年,清王朝经济困难,国库空虚,为筹措军需费用,不得不一改长达二百年不印发纸币的初衷,于咸丰三年(1853年)印制了清王朝建立以来的首种纸币户部官票。此次 发行的 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五种。票面正中 上 方用满、汉两种文字额书;户部官票;四字。中书;准二两平足色银壹两;。票面下方有注 文 楷书;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 罪不货。户部官票的背面,在市场流通中依次签字花押。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清代的纸币,除政府印发的;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之外,清末官私银钱行号和私营银 钱店也在印发钞票。其中私营银钱店又有钱庄、钱铺、钱店、银号等多种称谓,是一种地方 性的金融行业。其业务主要是兑换银钱和印发钱票银票。起着配合制钱和纹银、发挥支付手 段的作用。私人钱庄印发的银钱票,印刷质量更为简单粗糙,票面金额数字多用手书写,缺 乏必要的防伪措施,使得当时的币制更加混乱。
大清银票本为我国古代清朝时期用于流通的纸币,这种纸币有轻巧便携的好处,解决了银子金子等货币不便大量携带的困难,因此被广为使用。纸币的使用在我国始于宋朝,最早出现在当时的四川地区,被称为“交子”,但那时纸币还不太规范。到了清朝,纸币的使用规范起来,被广为使用,清朝政府定其名为“大清银票”。
银票其实是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自明清以来,晋商、徽商逐渐兴起,民间的贸易十分频繁。山西的“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私营票号,经营的起因充分显示了老一辈实业家们独特的眼光。当时人们做买卖奔波于平遥与外地之间,由于随身携带银两既不安全又不方便。于是,日升昌的创业者们便做起了汇兑的买卖。商人拿着银票就可以到日升昌的各个票号换取银两,方便、安全。而两地银价的差异和银两成色的不同,则成为日升昌赚取的利润。
银票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银票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清代的银票,除政府印发的,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之外,清末官私银钱行号和私营银钱店也在印发钞票。
其中私营银钱店又有钱庄、钱铺、钱店、银号等多种称谓,是一种地方性的金融行业。其业务主要是兑换银钱和印发钱票银票。起着配合制钱和纹银、发挥支付手段的作用。私人钱庄印发的银钱票,印刷质量更为简单粗糙,票面金额数字多用手书写,缺乏必要的防伪措施,使得当时的币制更加混乱。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